close

望向鬧鐘,時針指著三點三十分,夜深人靜的時刻。

我闔上「模仿犯」的最後一頁,眼睛已經酸痛到不太想睜開,
好在我有先見之明,坐在床上看完最後的半本,所以倒頭可以馬上就睡。

明明已經快要到緊急時刻,此時的自己卻還有勇氣看小說,媽咪對我大概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果說世界經濟有曲線波動,每隔幾年都會碰到金融海嘯,
我的勤勉大概也有曲線,而且時間間隔大概只有幾星期。

每隔一段時間,會開始對唸書無力,書是擺在眼前,可是心卻不在那裡,
也沒有在想什麼特別的事情,但就是會開始懷疑自己在做的事情,然後恐懼、害怕。

與其這樣,我寧可讓自己轉移注意力,說我是逃避也好,
可是我不想騙自己是在讀書,卻根本就讀不下去。

所以我開始複習又預習我的日文課本,開始認真地查我英文雜誌的單字,
然後開始讀我未完的「模仿犯」。


模仿犯(上下套書不分售)  (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作者:宮部美幸
譯者:張秋明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31日


宮部美幸花了五年的時間寫成,我花了將近三個月才看完,
不過大部分的時間其實都沒有碰它,下卷的三分之二,是我昨天看完敗犬女王後才開始的。

兇手太殘忍了,這也是我中斷的原因之一。
我膽子算大,恐怖、驚悚、推理片都是我的最愛,這是我第一次因為兇手的行徑而停止閱讀,
多半推理小說中出現的殺人情節都是有原因的,大部分結束的也是所謂「壞人的性命」
(但這只是書,殺人無論如何都不能被合理化)。

也許,模仿犯裡的犯人也有他的原因,只是他的理由是「好玩」,
以為自己是最偉大的劇作家,正在以社會為舞台創造自己無人能比、獨一無二的戲劇。

真是心理變態,別人的生命憑什麼掌控在他的手上。

隨著劇情的發展,兇手真的是殘忍無比,
但難過的是,原來殘忍的不是只有犯人,還有這社會的無情。

犯人很早就知道是誰了,所以書中的劇情不是重推理,而是龐大人物群所交織起來的情節,
每個人以他的角度來看事情,讓我在看的時候也可以從多個方面來作思考。

作者要我們看得很多,看這社會的人情冷暖,看這社會的價值觀扭曲,
看這社會其實有我們不知道的黑暗面,或者不能說是不知道,只是我們通常都選擇「沒看到」。

很多事情不是說當作沒看到,它就不會發生,
認為它沒有就會消失,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面不面對的問題。

想起在「姑獲鳥之夏」裡,那些選擇逃避的人,
明明屍體就在他的眼前,他卻完全看不見,不是不在,是意識下要自己選擇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可是怎麼可能,事情發生就是發生了,逃避它問題還是存在,
不如去面對它、解決它,心裡還來得踏實些,長痛不如短痛。

社會是需要被關心的,父母關心孩子、兄姐關心弟妹、
上司關心下屬、老師關心學生、醫生關心病人,
反之亦然,當然還要關心你的朋友,更重要的要關心自己。

也許一句話隨口說說,卻重要到可以改變人的一生,無論是責罵還是讚美。

不要小看這一句話。

當然啦!人生不能看得太絕望,我還是偏向樂觀主義,
光明正義我相信應該還是會在的,世界上總是有人孜孜不倦的生活著,
總是有人不辭辛勞的為社會服務著,總是有人積極開心的生存著。

所以在大家鍥而不捨的努力下,最後兇手還是抓到了,
如果大夥都嫌累,都漠不關心,又沒有人願意挺身而出,那結局一定就是不了了之。

希望每一件事都水落石出,雖然已無法回到事情發生之前,但要求的不過就是個清白與公道。

只是當我在結局看見孫女遭無情殺害的老先生哭泣時,我也忍不住哭了,
是呀!兇手是抓到了,但那有怎樣?他的孫女是永遠回不來了……

好悲傷……

傷口雖然癒合了,但它永遠還是在的。



兩大本上下集終於閱讀完畢,但在心裡所發酵的卻會一直存在著,
總覺得心裡跑出好多好多說也說不完的東西,很緊張,很感傷,很複雜。


每一本書都能帶給每個人不同的東西,閱讀真的是件不錯的事情。

沒事多喝水,有空多看書,呵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ao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